2009/07/21

結合新舊傳統的生態社區----港邊社區

結合新舊傳統的生態社區----港邊社區
作者: 趙偉婷
旅程進入了第三天,今天我們離開了台北,來到了雨城「宜蘭」,不同於一般的觀光客參觀一些著名的景點,下午我們參觀了有著濃濃古早味的台灣生態營造社區---港邊社區。「生態社區」為近年來在國際環境政策新興卻逐漸成長的新治理方式,強調透過社區居民的參與讓社區在硬體建設上可以更加符合環保概念,並且增加社區居民對於當地公共事務的參與以及建立認同感,在歐美許多城市居民致力打造生態社區,最著名的例子像是德國的佛萊堡。而「港邊社區」可以說是台灣在打造生態社區的行動上一個很成功的案例,並且更特別的是結合了當地既有的特色,以本身特殊的文化以及在地的人情味建立了一個融合傳統在地文化卻又與國際環境理念接軌的綠社區。
在這個社區居住的居民其實不多,共同打造社區的經驗讓他們對於這個社區多了一份認同感,彼此之間更加互相照顧,在「阿嬤的灶腳」參觀的時候附近的居民剛好經過,大家都很熱情的打招呼,互相問對方吃飽了沒有,並且分送食物,這是生長在都市的我們少見的人情味。也讓人體會到台灣早年各村子間那種單純、互助的美好情誼。
透過社區解說員的代理以及社區理事長的解說,我們了解到這社區成長的歷史,以及他們所堅持以及嚮往的理念,很開心在台灣有這麼多熱愛自己本身土地的人,並且透過本身的力量改善自己的家鄉參與公共建設,近年來許多國內學者以及NGO極力鼓勵將公民力量帶入政策決定中,因為當地居民最了解本身的需要,並且透過民眾對於工程以及政策的了解,除了增加民眾的責任與認同感外,更可以減少錯誤政策以及工程貪污等現象。這些在理論上學到的知識,今天我在港邊社區看到了良好的示範,理事長說他們民眾很熱意參與很多社區發展的案子,而政府也願意補助,一但政府看到成效,就願意補助更多的錢,這樣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
站在溼地的觀景台上享受著徐徐吹來的微風,白天酷暑所帶來的悶熱感瞬間消失,我很開心社區居民選擇把這片綠意盎然的美麗景緻留下來,更開心社區居民找出自己獨特發展生態社區的方法,在台灣其實還有很多不同的社區,像是在台北市的奇岩地區也開始極力發展生態社區,每個社區需要以及可以發展的模式都不相同,所將面對的問題也不相同,但是相同的是都需要一群有熱忱熱愛台灣這塊土地的人,以及對於台灣的未來可以更加環保更加發揚本身文化的期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